我们这十年丨从“飞檐走壁”到智慧监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我们这十年丨从“飞檐走壁”到智慧监测

2024-03-12 工程案例

  欧阳辉在仪器室检查各类环境监视测定仪器。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从十年前马家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到如今“一江两水”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从2013年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到如今14个监测站,外加138个小微空气监测点,再到颗粒物组分站、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站;从水质、烟尘、烟气简单采样监测单一因子,到单水质采样就含109项全分析;从水、气、土监测,再到生物多样性……

  作为一名在湘潭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以下简称“湘潭中心”)工作23年的“老兵”,湘潭中心副主任欧阳辉对这些都了然于心。“数据背后是湘潭环保监测十年巨变,也是湘潭生态环境之变。”欧阳辉说,空气、水质如何,都要通过科学监测才能准确呈现。环境监测,被称为环境保护的“耳目”。十年来,湘潭环保监测以服务生态环境管理为目标,监测能力稳步提升,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智慧监测让环境管理更加“耳聪目明”。

  环保监测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1999年,欧阳辉从部队转业到湘潭中心成为一名“环保新兵”。尽管当时环境质量监测大部分以手工监测为主,环境监视测定方式较为粗放,规范不严、指标不多、手段单一,他仍半脱产到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系学习了四年。

  走上现场监测岗位后,他跟着前辈们一起去企业,在四五十米高的烟囱、二三十米高的屋顶“飞檐走壁”手工采样。记得一个寒冷的冬日上午,他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箱,爬上湘钢40多米高的烟囱监测废气,越往上爬烟囱随风摆动越厉害,幅度达1-2米。在寒风中忙碌了3个小时后,他手脚全冻麻了。“监测平台一般四周无遮挡,在上面搞监测冬天寒风凛凛,夏天烈日当头,那才叫真正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欧阳辉说。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如今,湘潭市重点行业公司实现了污染源在线监控全覆盖。“指尖轻轻一滑,在手机平台上就能看到企业24小时实时监测数据。”欧阳辉介绍,现在他们污染源手工监测也从季度监测变为年度监测,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与在线监控数据比对,看数据是不是真实。

  “与十年前不同,现在的监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不仅告别了烦琐的计算,还能在现场精测出污染因子数值。”欧阳辉介绍,以前用电化学法监测烟气,测试二氧化硫时易受一氧化碳干扰。2014年,湘潭在全省率先引进红外烟气仪,不仅能减少干扰,数据还更准确。然而,红外烟气仪很重,预热时间长。今年,湘潭中心又投入26万元引进了更先进的紫外烟气仪,抗干扰能力更强,数据更精确,预热时间更短,数据更集中,还可以远程监控读数,监测时间缩短了一半。

  十年来,变化的不仅是监测手段和技术,还有工作环境。如今湘钢新建的7.3米焦炉烟囱监测平台塔建更规范,他们爬行更安全、方便;监测环境更为舒适。“站在烟囱上,灰尘扑面而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欧阳辉感叹,国家环保政策收紧,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群众环境获得感提升。

  这种变化从他们对竹埠港的监测也能窥见一二。十年前,竹埠港水、气、土壤监测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负责现场监测的欧阳辉不仅要协调安排监测技术人员现场巡查,自己也得去现场采样。当时,竹埠港大排口五颜六色的污水排入湘江,监测人员连续两个多月配合执法人员,夜夜巡查到凌晨5点,掌握企业污染数据,有力推动了竹埠港“退二进三”。竹埠港片区28家化工企业退出后,他们仍持续多年跟踪监测。如今,这里早已归于宁静,昔日的污水横流,成了今日的芳草翠绿,鱼翔浅底。

  欧阳辉介绍,现在湘潭环保监测已初步形成了“天地空一体”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监测体系更完善,通过市场开放、体制改革,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技术方法更先进,数据质量更加可靠,支撑服务更加有力。

  十年来,慢慢的变多的专业力量、年轻血液加入了环保监测队伍。从山东烟台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的谭旭,在现场监测与应急科室工作十年后,从欧阳辉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科室负责人,他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在发明细菌采样器、噪声户外监测箱的基础上,不久前,又为环境监视测定设备制作了“电子身份证”,实现仪器管理无纸化、便捷化、信息化。

  “近年来,新技术、新装备与监测业务得到了有效融合。在自动在线监测领域,空气和水质主要指标自动在线监测技术获得了规模化应用,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温室气体、水质重金属等在线监测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增多;在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激光雷达等技术获得充分运用;在卫星遥感监测领域,利用遥感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监测。”欧阳辉说,未来十年,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领域的应用将更广泛,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监测装备将推广应用,卫星遥感遥测、便携式现场快速监测、全自动实验室等设备技术,将促进监测技术与业务的革命性创新,未来十年,智慧监测将更“真、准、全、快”。他相信,新技术赋能,监测的眼睛将越来越明亮,耳朵越来越灵敏,大脑越来越智慧,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