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工业发展史简述(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资讯

黔西南州工业发展史简述(3)

2023-12-08 技术资讯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轻工工业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先后进行了领导体制、经营体制、用工和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都发展,城乡一齐上的新格局。同时改革过去以指令性计划生产为主的模式,通过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逐步过渡到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各企业中开展“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管理为基础,以增加适销对路产品为前提,以降低物耗、增加效益、扭亏增盈为考核目标”的治理整顿工作。与此同时,先后新建黔西南州针织厂、望谟糖厂等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异地扩建兴义卷烟厂。兴义市酒厂、黔西南州糖厂、贞丰糖厂、兴义市塑料厂等公司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扩大了生产能力,增添了发展后劲。至1988年,全州轻纺工业年产值增至13862万元,涉及行业有酿酒、造纸、卷烟、塑料制品、日用陶瓷、棉纺织、针织、印刷、日用化工、服装、皮革、家具、工艺美术、糖食糕点、糖油加工、五金、竹藤、棕草编织等,产品一百余个,共一千多个品种。其中产值名列前三名的行业为酿酒、造纸、制糖,分别占全州轻工业总产值的22.23%、18.39%、12.76%。

  在化工方面,兴义化肥厂通过“翻番技改”,将年产合成氨5000吨改造为10000吨,将年产碳铵20000吨改造成40000吨,到1983年和1984年,碳铵生产超过上级下达的任务,销售出现盈利,并成为全州首家率先在劳动制度上进行改革、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招收合同制工人的企业。1987年合成氨生产6267吨,达历史顶配水平,碳铵完成24084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

  在能源工业方面,农村水电站建设执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和“以电养电”的政策,以电站续修、配套输电线路为主,重点解决无电区、镇的用电,大大促进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并出现了个体户集资办电等新鲜事。全州电力除陆续兴建部分骨干电站外,大多分布在力量和资金,搞好已建成电站的改造、续建、配套等扫尾工作。至1988年底,州境内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0262千瓦,年发电量751303千瓦/时。全州8县除兴义、普安两县由国家电网补充部分电力供应外,其余6个县城均由小水电供电,8个县所属的所有区及60%的乡镇所在地均用上了水电。

  在建材方面,1983年12月,设计能力为年产16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建厂周期长达13年之久的黔西南州水泥厂终于建成并投入试产阶段,至1984年累计生产水泥13111吨,完成工业产值70.13万元。由于受电力供给不正常的影响,加上70年代配置的设备陈旧老化,工艺配置不合理,水泥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这一时期,各县的建材工业也有了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在页岩砖、水泥预先制作的构件、木材加工等领域开始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在冶金矿产方面,锑是黔西南州的优势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在20世纪80年代,晴隆、安龙、兴仁、普安、贞丰、册亨等县兴起了锑矿的开采冶炼热潮,出现了国营民营齐上的局面,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做出了一定贡献。以晴隆为例,1988年锑业总产值为1062.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经济效益居其它行业的首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黔西南州发现黄金资源以后,黄金地质勘探工作不断深入,黄金的采冶工作虽然尚处于摸索阶段,但规模不断得到扩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黔西南州工业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一)以烟、酒为主的传统产业,在优势资源基础上,积极地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产出率、产品含税率高的龙头企业。

  兴义卷烟厂通过市场预测,合理、科学地确定产品目标市场,始终把产品档次和价格定位在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农民这个层次上;坚持“立足本省,狠抓州内,辐射全国,先稳住周边,打开边贸发展出口”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使产品的销售市场不断巩固和发展。产品质量在保持贵州卷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结合云南技术,培育自己的名优品牌。通过几年的总结改进,“红中”系列被授予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其经营量超过全厂总量的60%。单箱出售的收益到1997年已达到3000元,比建厂时单箱收入增加近2000元。该厂每年上交国家税费已占州直财政收入的70%左右,被州直机关干部、职工称之为“吃饭工程”,在全州具有其它产业一时难以替代的优势。

  贵州醇酒厂通过迁址进行第二次技改,1993年销售“贵州醇”5993吨,出售的收益15807万元,完成利税9269万元,被列入国家大一型企业。1994年,贵州醇酒厂生产“贵州醇”9000吨,产值2.88亿元,占黔西南州轻工业总产值的86%。出售的收益2.62亿元,占黔西南州国有企业销售总收入的70%。实现税利1.3亿余元,占黔西南州财政收入的50%。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