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迪龙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资讯

雪迪龙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12-29 技术资讯

  公司生产的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等各类分析仪、环境监视测定系统、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等都是用于分析测量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成分、含量或其他参数的仪器仪表或分析系统,属于分析仪器范畴。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代码为C40)。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明确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仪器等实验分析仪器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3 智能测控装备制造”。

  仪器仪表大范围的应用于科学研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环境监视测定、医疗健康、工业生产、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建设运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基础设施。

  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链如下,上游核心器件的技术、产量、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中游仪器仪表制造商的研发制造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将在不同程度影响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分析仪器术语》(标准号:GB/T13966-2013),分析仪器是用于分析物质成分、化学结构及部分物理特性的仪器,最重要的包含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波谱仪、能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热学分析仪等。分析仪器是仪器仪表中的很重要的一项类别,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实验室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器。

  在线分析仪器(on-line analyzers)是指直接安装在工业生产流程或其他源流体现场,对被测介质的成分或物性参数进行自动连续测量的一类仪器,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实时分析、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等领域。实验室分析仪器是应用于实验室内,对送检样品进行物理或化学的分析检查以确定送检样品的物质成分、化学结构或物理特性等的仪器。

  分析仪器具备复杂而精密的技术体系,涉及化学、电化学、光谱、色谱、质谱、热分析等各类分析技术,还涉及精密机械、电子电路、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等多种领域的核心技术,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行业发展,同时具有研发投入资金金额较大、产品研制周期及市场验证周期长,需要多方位多学科的人才等特点,铸就了分析仪器行业的高壁垒。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及国家的重视,国内企业近年来逐渐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但与国外先进制造商相比,尤其是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无论技术

  水平还是规模实力仍存在很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实验分析仪器主要为进口,外国厂商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包括赛默飞、安捷伦等厂家。随着我们国家各行业对分析检测技术需求的大幅度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及下游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在分析仪器领域的应用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国内企业在分析仪器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逐步增强,国产替代空间异常广阔。在线分析仪器领域, 赛默飞、西门子、仕富梅等国外厂商大多以标准化分析仪器和配件的推广和销售业务为主,系统集成业务为辅,其业务重心处于产业链上游,国内设备企业的业务重心则处于产业链中游,包括集成分析系统及相关服务等。

  环境监视测定与工业过程分析是在线分析仪器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我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国产品牌仪器所占份额正在逐年提升,同时核心分析仪器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慢慢地提高,国内企业正逐渐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竞争力逐步提升;在工业过程分析行业,目前上游核心分析仪器主要由国外厂商制造,国内厂商通过外购核心分析仪器与自主设计预处理系统集成为整套的解决方案为主,随着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逐步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实现核心分析仪器的国产替代。

  环境监视测定类仪器仪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是在线分析仪器在环境监视测定领域的专项应用。环境监视测定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做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视测定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视测定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视测定是基于不同原理的分析技术而实现的,从业务角度看,可大致分为仪器仪表制造、系统集成和后期运维服务。环境监视测定分析仪器可用于各类气体、液体等物质成分和浓度检测,目前国内头部制造商已能轻松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其仪器性能指标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水平;环境监视测定系统集成主要是依据使用环境及工艺情况,以定制化的整体方案设计为基础,通过集成仪器仪表、专用的采样装置、预处理装置、校验装置、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等硬件系统和相应软件,为计算机显示终端提供定制化的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运维服务是针对不一样的仪器仪表及成套系统提供定期检验校准、更换耗材并及时解决现场问题等,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

  环境监视测定行业为政策驱动型行业。目前,以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视测定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视测定的基本框架,监测因子覆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二氧化碳、甲烷、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进入“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建设仍需进一步巩固。《“十四五”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规划》指出,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将逐步开展并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将成为大气环境监视测定主线,继续深化应用大气走航及遥感监测,进一步开展水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评价及溯源监测及重点流域监测,逐步优化推进土壤环境监视测定、地下水环境监视测定及农村环境监视测定。

  环境监测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发展进程中,环境监测的业务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在国家政策的持续驱动下,结合新一轮火电投资的落地,“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过程分析仪器是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对物质的成分及性质进行自动分析与测量的仪器总称,重点为燃烧控制、废气安全回收、流程工艺控制、质量监测、清洁生产、能耗管理等所需的自动化分析产品,其显示的数据反映生产中的实施状况。工业过程分析系统是将过程分析仪器及采样预处理系统按照用户的具体工艺进行定制化集成,以实现上述目的的自动化分析系统。工业过程分析仪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冶金、水泥建材、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材料制造及新能源领域。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分析仪器三类,其中气体分析仪是用于工业过程中气体浓度或成分的在线实时分析。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分为分析仪器制造和成套系统集成。中国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生产公司数较少,该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如西门子、ABB、仕富梅等,尤其是高端产品。国产仪器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大部分国内企业从事成套系统集成,但有少部分头部企业在分析仪器制造领域持续投入,可实现部分分析仪器的自主研发制造。

  目前,国产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在国内的应用水平仍较低,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逐步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数字化的经济、“双碳”、产业链自主可控等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引领下,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全方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安全可控等要求持续提高,流程工业安全、降耗、提质、增效、环保等核心诉求凸显,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新增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是国内环境监视测定和分析仪器市场的先入者之一,在分析仪器制造领域拥有20多年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制及行业应用等相关经验积累。公司将研发技术作为核心发展的策略,目前已形成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平台,并已开发完成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环境监视测定、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及部分科研领域,尤其是在环境监视测定领域,公司深耕20余年,业务围绕生态环境相关的“端+云+服务”展开,累计提供环境监视测定设备及软件五万余套,是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2022年度,雪迪龙荣获“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和“高精尖企业100强”荣誉称号,公司温室气体CO2智能化监测技术入选“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名录”。

  公司下属子公司 Orthodyne主要生产工业色谱仪及分析系统、连续分析仪及工业气体检测器等,并向客户提供全套的过程分析解决方案。其产品可应用于气体分离、餐饮、半导体、液化空气、核电、氢能、医疗气体、制药、航天等领域。 Orthodyne公司的在线色谱仪系列新产品可应用于监测氮气(N2)、氧气(O2)、氩气(Ar)、氦气(He)、氢气(H2)等电子级气体中 ppb 级杂质气体。经过Orthodyne公司近百年的技术沉淀,其工业色谱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拥有包含众多世界知名工业品牌公司的忠实用户群。

  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做各种分析仪器、监测设备的研发制造,信息化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水质监测与风险预警、噪声污染、工业过程控制优化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环境智慧化管控服务、科研能力提升等各类解决方案的提供及服务。

  公司业务围绕 “端+云+服务”的模式展开,以分析仪器、监测设备等作为感知层终端,可提供真、准、全的监测数据,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作为网络层,实现数据快速、可靠、安全地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等,最后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增值等方式,支撑提升应用层各类综合解决方案的精准实施,通过“端+云+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环保、能源、制造等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改造升级及创新应用等。公司按业务领域可分为环境监视测定及相关业务、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业务、工业过程分析业务、科学仪器相关业务。

  环境监视测定包括污染源废气监测、大气环境监视测定、污染源废水监测、水环境监视测定、土壤检测等,是为污染物减排提供自动化、全天候的监测和管理支持手段。

  环境监测产品系列有:气态污染物监测系统、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水环境监测系统、废水监测系统、土壤环境监测系统、辐射/噪声监测系统等。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智能分析、智慧决策”为理念,以数据为核心,以监控为工具,以服务为抓手,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监管精准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公众服务便民化。

  环境大数据产品系列有:污染源综合监管软件平台、碳排放综合分析平台、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平台、水环境综合监管软件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城市及园区环保管家监管平台、智慧环境综合监控平台等。

  公司开展污染治理与节能业务,主要围绕工业水处理、节水与废水资源化利用、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料场封闭、VOCs治理等领域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

  包括红外法碳排放监测系统,适用于工业公司碳排放领域,采用非分散红外法(NDIR)测量CO2、CH4、N2O等温室气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碳排放监测系统适用于高湿度、强腐蚀性、成分复杂的工况,可测量CO2、CH4、N2O、SF6、NF3等温室气体,同时可测量其他污染气体多达50种组分。同时,企业具有便携式红外温室气体分析仪和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温室气体分析仪,适用于温室气体比对计量和应急监测。

  包括红外法及色谱法的大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适用于大气中CO2、CH4、CO、N2O等温室气体的在线监测,微型传感器温室气体监测系统适用于工业园区、道路多点布设的监测应用。

  该系统具备计量特性,可实现自动质控、远程核查、远程维护、动态管控等功能,其智能化程度高,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可溯源,有公信力。该系统为企业用户更好的提供高精度的CO2计量,可满足碳排放要求,便于碳排放管理;对管理部门,可实现全过程监管,保证碳排放数据真实可靠,利用较低的管理成本,实现管理目标,从而为碳评估、监管、交易提供数据支撑。

  可当作政府对企业碳排放审核及管理的管理软件,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软件。从政府管理角度,建立碳账户是摸清企业碳排放底数、落实减碳责任和提升碳排放监管能力的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碳账户能够给大家提供碳排放核算法与直测法两种计量手段的数据采集、计算与报告生成,协助企业组织碳资产管理及交易,助力公司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关键组份的成分分析和测量,将分析技术、信息化软件技术、数据采集与通讯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与用户的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为节能减排、工艺流程优化、保障产品质量及安全控制等提供实时数据。

  根据使用行业的不同,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应用方案有:石油化学工业行业/钢铁冶金行业/水泥建材行业过程气体分析解决方案、空分/天然气行业过程气体分析解决方案、半导体行业过程气体分析解决方案、热处理行业过程气体分析解决方案、生物质发电过程气体分析解决方案、氢能、核电等新能源领域气体分析解决方案等。

  电子特气用于电子元件生产的基本工艺中的薄膜沉积、薄膜刻蚀、基板掺杂和腔室清洁等环节或用作载气或保护气,通过对电子特气的纯度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输送到制造全过程的超纯气体的质量,从而确保芯片或电子原件的产品的质量。雪迪龙半导体电子特气工业过程分析解决方案,是针对半导体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电子特气包括H2、O2、N2、Ar、He、CO2等进行监测,连续监测其中的ppb级杂质气体。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色谱分析仪、飞行时间质谱仪、二次离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红外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紫外分析仪、XRF重金属分析仪、气体纯度分析仪、甲醛分析仪、三维皮托管流量计、比例稀释器、湿度发生校准仪、颗粒物发生校准仪等核心分析仪器,均可应用于环境监视测定、工业过程分析、材料检验测试、新能源等科学研究领域。

  公司主要是采用直销为主、代理为辅的经营模式向客户销售监测设备等产品,提供环保数据服务及环保综合服务,大型项目可采用BOT、BOO等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十四五”监测规划》、《“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等大批政策文件出台,各级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促使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行业持续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环境监视测定站点进一步加密,环境监视测定指标持续不断的增加,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加强完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数据质量逐步的提升,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期间,将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根基,以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体系为主线,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全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生物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方法快速的提升,多学科交叉显著推动了生态环境科学技术进步。“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兴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推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向高精度、动态化和智能化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定向、仿生及精准调控资源技术成为重要战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智慧城市、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生态环境监视测定行业将进一步延伸扩展。

  环境监测设备行业是政策驱动型行业。国家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双碳”等政策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调整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将产生较大影响,但市场的实际释放程度依赖国家相关战略的实际落地进度及政府的实际执行情况。请投资者关注政策执行进度落后于预期的风险。

  随着环境监视测定设备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项目的落地实施,更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者进入本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公司业务扩张及智慧环保项目推广过程中,如果在全国范围内不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市场开发不力,或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连续不能成功中标,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仪器仪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长期的技术积累,同时需要专业化的销售、运维团队来实现用户的需求。公司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经营渠道和服务网络,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销售骨干及服务工程师。若公司的管理、技术、销售、运维方面的骨干人员流失,或发生技术秘密泄露,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掌握核心技术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公司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技术创新不及时,则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不被市场接受认可或被同种类型的产品替代,则导致没办法创造效益;或者技术创新太晚,未及时投放市场,则会错过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也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

  目前公司下设有10家一级子公司,这中间还包括2家境外子公司,以及数家二级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员工约2000人,人员与业务规模上涨的速度较快,管理难度有所增加。近年来,全球政治形势不稳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公司在整体高效运作、达到管理目标、持续保持市场领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近几年国际关系变化明显,部分地区地理政治学关系严峻,极端气候事件加剧,这些风险因素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可能对公司原材料供应、物料运输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有关政策情况,依照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及时指导或调整公司业务的开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学习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兴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融合,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储备;关注产品的质量与服务品质,保持并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规范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培训体系,保持公司中坚力量的稳定与发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公司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管理运营效率,积极预防各类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环境监视测定和分析仪器市场的先入者与领航者,也是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的先入者之一。企业成立20多年来,在环境监视测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现场实践经验,打磨出多款高品质的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两者监测技术原理相通,在现有污染源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需增加计量特性即可满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因此,公司在前期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基础上,开发出非分散红外、傅里叶红外光谱及色谱等多款温室气体在线及便携式产品,可应用于污染源和环境空气的温室气体监测。

  公司一直定位于为中高端客户服务,目前主要客户群体覆盖电力、建材、钢铁、石化、化工等领域,在该客户群体中“雪迪龙”品牌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这些领域客户亦是碳排放及碳交易的主体,客户群体的重合与储备为公司拓展碳排放监测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在开展碳排放相关业务过程中均有先天的客户群体优势。

  技术研发是公司处于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条件。公司一直将研发技术作为核心发展的策略,培养了一支近 300人的研发技术团队,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近亿元。公司目前拥有北京、英国、比利时三个研发中心,已发展形成基于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平台,具有高效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可以极大缩短分析仪器的研发周期,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商业化。企业具有约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负责环境信息化相关软件的开发,已开发完成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实现了仪器监测+物联网的布局,可以将很多类型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数据汇集至大数据资源中心进行监控分析及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已在公司业务拓展中慢慢的变多地发挥作用。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在线环境监视测定技术及系统应用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公司获批设立了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集结了国内环境领域的专家资源,积极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研发技术合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并通过收购并购、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等手段寻求和引进海外高端产品和技术,在公司强大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基础上,持续壮大公司核心技术力量。

  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开展第三方运营服务的企业之一,拥有覆盖全国的运维网络、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和丰富的运维经验及强大的第三方运维团队。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有 120余处技术服务中心,拥有近千名专业方面技术服务工程师,年运营及服务自动监测水站、空气站及污染源监测设备等共计近万套(站)。近年来,公司上线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运维全过程留痕、远程质控与智能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同时,公司一直在优化对全国的营销体系和服务网络,通过将管理重心下沉至区域,聚焦区域市场,准确理解和实现用户需求,快速解决客户实际问题,通过营销与服务的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公司经历20余年的发展,拥有雄厚的综合平台优势。公司拥有多系列高品质的产品品类,在污染源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及工业过程分析等领域,拥有 5万余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公司拥有丰富的专业环保信息化工程经验,拥有种类齐全的的智慧环保信息化软件;公司旗下设有子公司开展环境治理业务、第三方检测业务及环境信息化业务,作为公司生态环境综合服务的组成板块,致力于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综合服务。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双碳”的战略布局,基于公司多年发展的业务基础及技术积累,在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监测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探索研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案,将减污、降碳统筹考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广大客户。

  2022年度,公司坚持以利润为中心,聚焦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业务,深耕行业应用场景,深化落实公司12项重点工作,巩固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领先地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由领导干部带头积极走访重点客户,积极到现场解决问题,竭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有质量的增长。

  企业业务领域,公司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路线,在集团型客户领域持续发力,继续与电力集团、石化集团等核心客户保持框架合作,重点突破大型钢铁集团客户,继续深化与能源集团、水泥集团客户的稳定合作,通过签署框架协议或战略协议等多种方式巩固了公司在集团客户业务中的地位。本年度,公司中标多个大型钢铁环保绩效评级类综合项目,为污染源业务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环境业务领域,公司继续推动项目质量提升,发挥运维国家地表水监测站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示范效应及技术优势,拓展高质量的环境监测业务。本年度,公司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推出交通污染溯源在线监测系统,进一步补齐大气业务产品线;开拓了多参数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相关市场;拓展了水环保管家业务,以满足流域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客户的真实需求;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监测站高水准运维,获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通报表扬;承接了多个省市级大气网格化运维及颗粒物组份监测项目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及运维项目,环境业务整体质量及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领域,公司继续完善相关产品,加快产品在现场的应用测试。积极参与碳监测行业标准的编制,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取得首批环保认证及检测报告,成功中标华能、大唐等大型集团的碳监测试点项目,并与某银行合作推出了绿色信贷支持方案,开创了碳排放与绿色金融协同领域的先河;签署了公司首个大气温室气体及VOCs省级监测站点运维项目,运维期三年。

  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年度新签合同增长明显,在锂盐提炼窑炉气体分析、制氢过程纯度分析、核电高温气冷系统杂质分析等新能源行业应用和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等前沿行业应用取得突破,半导体电子气杂质分析等新型行业应用多个项目逐渐落地,成功推出适用于工业过程分析的国产化色谱分析仪等新产品,过程分析行业核心仪表国产化取得一定进展。

  2023年2月,公司成功入围兰州市工地扬尘及噪声智能监测监控设备(第一批)供应商,公司的扬尘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连续自动检测环境空气中的TSP、PM10、PM2.5浓度、可扩展噪声、气象五参数、LED显示屏及视频等,应用于重点监控区和各种声环境功能区的连续自动监测。

  2022年度,公司荣获“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和“高精尖企业100强”荣誉称号,获首届国际绿色零碳节“2022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奖”,第六届博鳌企业论坛暨亚洲经济大会“2022年度(行业)上市公司杰出贡献奖”,“北极星杯2022废气监测影响力企业”等荣誉奖项。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较上年同期13.81亿元增长8.97%;期末总资产为34.57亿元,较上年同期34.36亿元增长0.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57亿元,较上年同期25.46亿元增长4.35%。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亿元,较上年同期2.22亿元增长27.89%。

  2022年度,公司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销售收入8.61亿元,较上年同期7.16亿元增长20.27%;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 1.30亿元下降30.83%;气体分析仪及备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06亿元,较上年同期2.07亿元基本持平;系统改造及运维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3.19亿元,较上年同期2.30亿元增长38.68%;节能环保工程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31万元,较上年同期9,795万元下降70.08%。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将进一步扩容,公司作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备丰富的产品储备和市场积淀,同时基于五大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快速推动新产品上市,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公司整体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将坚持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为主线,持续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

  污染源监测方面,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强化重点工业源氨排放治理和氨逃逸防控,持续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大气环境方面,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继续强化臭氧(O3)与细颗粒物协同控制,重点投入开展VOCs组分监测、颗粒物组分监测、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加强巩固道路扬尘等面源监测、环境空气恶臭监测等,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国家和地方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逐步进入更新期,各地将逐步优化辖区内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综合标准站、微型站、单指标站、移动站等多种模式,实现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全覆盖。

  水环境监测方面,“十四五”国家地表水按“9+N”方式进行监测,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指标和覆盖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将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首先,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由水环境监测向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方向发展;其次,监测仪器类型不断更新,监测产品多样化,黑臭水体监测、水中VOCs监测、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高光谱水质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等产品持续发展;监测手段不断更新,由传统手工地面监测向智能化和天地一体化方向延伸;再次,监测深度也将不断延伸,由断面水质现状监测向污染溯源监测和监控预警监测方向发展。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按照核算为主、监测为辅、国际等效、适度超前的原则,系统谋划覆盖点源、城市、区域等不同尺度的碳监测评估业务,提升碳监测技术水平,逐步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统筹实施。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要提升单点碳排放监测和大气本底站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碳卫星优势,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开展动态实时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排放量反演。构建支撑二氧化碳排放核查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二氧化碳排放计量评估技术,碳储量调查监测和管理决策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数字监测、报告、核查流程,支撑监测数据质量不断的提高。

  在“双碳”背景下,随着碳监测评估体系的建设推进,碳排放在线监测有望覆盖重点行业数万家重点企业;城市站点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将进一步开展和推进,结合无人机、走航、遥感和传感器技术的近地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立体监测,有望建立基于“固定站点+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的多源大气环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体系。

  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健全声环境监视测定。规范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到202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并与国家联网。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提升噪声监测能力,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2025年1月1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统一采用自动监测数据评价;推进工业噪声实施排污许可和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发布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并加强监管;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依证排污,按照规定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开展噪声自动监测,并及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优化水环境质量监测,推进重金属、有机物、生物毒性等自动监测试点;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优化电镀、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重金属排放监测。加快制定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相关技术规范,推动开展颗粒物、VOCs、氨等直读式监测设备、重金属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的研发。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废水、废气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涉铊涉锑行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排放镉等重金属的企业,应依法对周边大气镉等重金属沉降及耕地土壤重金属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累积的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在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应用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和用电(能)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重金属污染防控逐渐提上日程。

  当前,我国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水清”正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正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也提出,研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支撑技术,研发面向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臭氧层耗损物质(ODS)排放溯源、履约成效评估和预测预警、替代品及其降解产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潜在增列ODS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技术;开发ODS在线检测技术,建立国家和区域履约成效评估方法。开发汞化合物在线监测、多维溯源和动态监管技术,开展汞废物阈值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研发汞污染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履约成效评估模型等。

  过程在线分析仪技术壁垒较高,在国家掌握关键技术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国产分析仪器设备生产商,有望通过技术研发、收购并购等手段提升关键零部件及分析仪的国产化水平,逐步向高端分析仪器市场转型。

  202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2月,习在主持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及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学仪器行业有望茁壮发展,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2023年,公司将继续全面践行“深耕客户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营战略,贯彻落实“产品+客户+模式”的业务主线和“任务+要求+责任人”的管理主线,继续坚持以利润为中心,在过去12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化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认真完善基础管理,狠抓公司执行力,全力做好现有业务,积极发展新的增长极,全面完成公司KPI指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色谱、光谱、质谱、能谱和传感器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物联网和大数据资源中心,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传统常规监测向智慧监测升级,广泛拓展环境监视测定、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端+云+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坚持以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及环境大数据为核心业务,保持其作为公司基本盘不动摇。聚焦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存量市场更新的机会,紧抓火电“三改联动”与新增投资机遇,深耕应用场景,深化行业解决方案,加深巩固与大型电力集团、能源集团客户的合作;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VOCs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推广环境空气VOCs在线监测系统及走航服务,实现工业园区污染排放的有效管控,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针对各类复杂水环境问题,推出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环境解决方案、高浊度水体预处理解决方案、水污染溯源预警解决方案等,积极挖掘释放数据价值,助推“三水”共建;稳定相关资源投入,确保核心业务稳健持续增长。

  基于“双碳”战略的实施及其带来的传统工业节能改造需求以及新能源行业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市场空间,大力拓展碳排放/温室气体监测和工业过程分析等成长业务,进一步扩展碳排放监测评估试点的示范效应,争取在更多的企业落地碳排放监测项目,优化推广碳监测绿色信贷支持方案,深化碳监测方案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大“Orthodyne”品牌产品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工业过程分析行业的推广,持续完善工业行业解决方案,加强与石化、空分、半导体、化工、冶金、钢铁等工业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

  孵化培育科学仪器、计量仪器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种子业务,综合利用公司五大研发技术平台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采用投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手段,统筹推进产业链联通发展。关注新污染物监测、噪声监测等新兴市场机会。继续完善数字化协同运营平台,以效率优先为主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交付、质量、成本、效益可视化,推动公司向智能制造发展。

  2023年,公司将坚守“践行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初心,切实落实ESG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市场变化,紧抓“十四五”的发展机遇,致力于实现高水平发展。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雪迪龙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